湘潭管件检测报告 焊缝无损检测第三方检测 卸扣检测报告
无损检测常用标准
1、《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、检测等级和评定》(GB/T 11345-2013);
2、《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焊缝中的显示特征》(GB/T 29711-2013);
3、《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验收等级》(GB/T 29712-2013);
4、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》(NB/T 47013-2015);
5、《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》(JG/T 203-2007);
6、《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》(GB/T 3323-2005);
7、《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》(SY/T4109-2015);
8、《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/T 50205-2001);
9、其他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及委托方提供的资料。
湘潭管件焊缝无损检测

准备工作:在进行钢管磁粉焊接探伤检测前,需要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准备,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检测工作。检查磁粉颗粒的质量和细度是否符合要求,确认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是否正常,保证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良好,避免外界因素对结果产生干扰。
设备校准:在钢管焊缝探伤检测前,需要对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准确性。校准包括对磁场强度的调整,磁粉颗粒的喷撒均匀度以及观察图像的清晰度等方面。只有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才能得到可信的检测结果。
施加磁场:在进行钢管磁粉焊接探伤检测时,需要施加一个恒定的磁场。磁场的强度和方向需要根据具体的焊缝类型和尺寸来确定。通常情况下,磁场的强度越大,能够检测到的缺陷就越小,但也会增加检测成本和难度。
喷撒磁粉颗粒:在施加磁场后,需要在钢管焊缝表面均匀喷撒磁粉颗粒。磁粉颗粒一般为铁粉或其他具有磁性的细小颗粒,它们会在磁场的作用下附着到焊缝表面,并形成磁粉堆积。这样,一旦焊缝存在缺陷,磁粉颗粒会聚集在缺陷处形成磁路闭合,从而便于观察和检测。
观察和记录:在喷撒完磁粉颗粒后,可以通过裸眼观察或使用放大镜等工具来检测钢管焊缝的情况。观察时需要注意磁粉颗粒的分布情况、颜色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聚集和闭合现象。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记录,以作为后续评估和分析的依据。
管件焊缝无损检测报告

除常规探伤外,需针对储罐运行中的典型风险(如应力腐蚀裂纹、分层缺陷)开展专项检测,尤其是大型常压储罐(如原油储罐、液化烃储罐)。
1. 应力腐蚀裂纹检测(SCC)
针对储存腐蚀性介质(如含 H₂S、Cl⁻的介质)的储罐,罐壁、接管焊缝易产生应力腐蚀裂纹,需采用 “超声波相控阵检测(PAUT)” 或 “涡流检测(ECT)”。
PAUT 检测:对罐壁纵环缝、接管焊缝的热影响区进行 扫查,可直观显示裂纹的深度、长度(分辨率达 0.1mm),重点排查沿焊缝方向的横向裂纹;
ECT 检测:针对罐壁外表面(已做防腐层的部位),通过电磁感应排查表面及近表面的细微裂纹(宽度>0.05mm 即可检出),适用于大面积快速筛查。
2. 罐壁分层缺陷检测
针对采用轧制钢板制作的罐壁,钢板内部可能存在分层缺陷(轧制过程中形成),需采用 “超声波检测(UT)” 中的 “板波检测”。
检测范围:罐壁每块钢板的四个角部及中心区域,板波可沿钢板厚度方向传播,若存在分层缺陷,会产生反射波;
判定标准:分层缺陷面积>0.1㎡或长度>1m 时,需评估对罐壁强度的影响,若分层位于焊缝附近(距离焊缝<100mm),需更换钢板,防止焊接应力导致分层扩展。
3. 罐顶与支撑结构探伤
罐顶(如拱顶、浮顶)的焊缝、支撑件(如立柱、拉杆)需进行外观检查 + 磁粉检测:
罐顶焊缝:采用 MT 检测表面裂纹(尤其是浮顶储罐的浮舱焊缝,易因密封不良进水导致腐蚀裂纹);
支撑立柱:检查立柱与罐底、罐顶的连接焊缝(MT 检测无表面裂纹),并测量立柱垂直度(偏差≤1/1000),防止立柱变形导致罐顶塌陷。